2023-01-19 19:52:37來源:中國青年報客戶端
中青報·中青網(wǎng)記者 胡志中 通訊員 孫任馳
(相關資料圖)
隨著春節(jié)的腳步臨近,吳林感受到了車廂里久違的熱鬧。
1月16日7點07分,由太原開往靈丘的8818次列車準時從太原站駛出,這是去年12月份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來的首個春運?!敖衲晷∧赀^后,旅客就明顯增加不少,還記得去年這會兒一節(jié)車廂就幾個人?!毙熊嚶飞?,列車長吳林邊巡視車廂邊服務于有需要的乘客。
8818/7次列車是往返于太原與靈丘之間的“慢火車”,也是全國81對公益性“慢火車”之一。去年4月,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公司對管內4列常年服務于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區(qū)、經(jīng)濟欠發(fā)達農(nóng)村等地區(qū)的列車,進行了公益性“慢火車”的掛牌,提出火車速度慢,服務絕對不能“慢”的要求。
熟悉的年味又回來了!8818次列車經(jīng)停許多小站,旅客大多是返鄉(xiāng)的民工、學生。尤其春運期間,走親戚的會更多。乘務員們早早在車廂里布置了大紅的福字和窗花,桌子上擺著剪紙、玩偶,活潑可愛,做好準備迎接春運回家的旅客。
車窗外,大雪之后的晉北大地披上了冬日的盛裝。溝壑山梁被銀裝素裹,天地之間一片蒼茫。車廂里,大紅的福字、中國結、窗花點綴著每個車廂,格外的喜慶。
春節(jié)將至,列車工作人員向乘車的小旅客送上“窗花”作為禮物。楊東/攝
連日來,晉北回鄉(xiāng)的旅客尤其是沿線鄉(xiāng)村的村民,正乘坐這列慢火車,帶著年貨回家。
90后小伙劉海兵在浙江做工程設計,受疫情等因素影響,已經(jīng)3年沒有回家。思鄉(xiāng)已久的他,早早買好了回代縣的車票。令他驚喜的是,知道他要回家過年,母親和姐姐專程從百公里趕到省城太原接他,再一起乘坐這趟火車回家?!爱敃r在出站口,我一眼就看到了母親的身影,她瘦了白發(fā)也多了?!眲⒑1f。
此次回家,他貼心地為每一位親人都準備了一件過年新衣,塞滿了三個大包裹,“全是衣服,有爸媽的、姐姐的,還有給小侄子的……很久沒回來了,團圓年必須開心過!”
35歲的韓小平在太原的一家影樓工作,今年他和妻子帶著6歲的兒子回老家過年。一路上,孩子新奇的眺望窗外的雪景,“這是他第一次坐綠皮火車,也是第一次坐慢火車回老家。繁峙車站距離我家很近,很方便?!表n小平說。
韓小平和妻子帶著6歲的兒子回老家,一路上,孩子新奇的眺望窗外的雪景。章良/攝
沿途上車的旅客帶著各式的年貨,也給溫暖的車廂增添了色彩。晉北人喜歡吃大燴菜、小米粥等,年貨自然少不了潔白的凍豆腐、韌性十足的紅薯粉、金黃的小米……
50歲出頭的王師傅老家在大同市靈丘縣,此行從忻州乘車北上,回家陪父母過年。年貨裝的滿滿當當,有當?shù)靥禺a(chǎn)原平酥梨、凍豆腐、沁州黃小米,“在外奔波一年,就盼著回家陪老人好好過個團圓年。”
相對于高鐵的快,“慢火車”便宜優(yōu)惠的票價更受沿線村民認可。8818次列車沿途經(jīng)停35個車站,運行距離305公里,歷時7小時05分,全程票價僅為19.5元,最低票價2元,是沿線村民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。自1991年起始,這趟車已運行了31年。
公開信息顯示,公益性“慢火車”始終執(zhí)行國家1995年批準的普速旅客運價率,25年未漲價,遠低于公路票價水平。不漲價的“小慢車”漸漸開進了沿線鄉(xiāng)親的心窩里。
上午11點09分,列車??筷柮鞅ふ?,該站客運員李建美曾在8818/7次列車上值乘18年。她感慨地說:“過去每到春運,車廂里或坐或站,人氣十足,附近鄉(xiāng)鎮(zhèn)放假的孩子、打工回來的人,大都是滿心歡喜。疫情之后,看到今年人氣又旺起來了,我們再辛苦也值得。”
靠著“慢火車”,當?shù)厝罕娚畎l(fā)生了很大變化,吳林說,現(xiàn)在出去打工和做生意的鄉(xiāng)親們越來越多,老鄉(xiāng)們的生活觀念也在更新。
今年42歲的吳林,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值乘過秦皇島、北京、上海等多趟列車。由于性格暖,親和力強,三年前,來到8818/7次擔任列車長。用老乘客的話說,這是一列有著濃濃家鄉(xiāng)味兒的溫暖列車。
旅客在中途小站下車,回到自己的家鄉(xiāng)。章良/攝
為確保車內溫度與乘客舒適度,每次接車后,吳林都要對全列采暖鍋爐的溫度、水位、燃燒等情況進行循環(huán)檢查,不間斷的補水、清灰及清潔等工作。 “春節(jié)前后,正是天氣最冷的時候,雖說咱這趟車不是空調列車,但絕不能讓旅客凍著,要讓回家的人感受到溫暖。”
談話間,伴隨著一聲悠長的鳴笛聲,溫暖如春的“慢火車”又徐徐前進了。
責任編輯:標簽: 車內溫度
1月16日7點07分,由太原開往靈丘的8818次列車準時從太原站駛出,這是去年12月份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來的...
農(nóng)歷小年這天,在廣東潮汕一家電子廠打工的李強,回到了位于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石龍鎮(zhèn)松柏村的家中。
滴水成冰的三九天里,海上不起大風就是難得的好天氣。24歲的技術員聶虓宇要在中午之前,從天津大港油田...
前不久,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(lián)合問卷網(wǎng)(wenjuan com),對127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51...
在星光下守護高鐵安全,奉獻青春、揮灑汗水的鐵路年輕人譜寫了一首青春贊歌。黑夜里高鐵人的燈光化成一...